關于親子教育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
關于親子教育的小故事兩則及感悟
故事1 牛頓的蠢事
一天,牛頓正在研究室做實驗,忽然一個叫杰克的人跑來向他告密:
“牛頓教授,您知道嗎?有人在背后誹謗您呢!”
牛頓頭也未抬,仍然做他的科學實驗,只是漫不經心地說;“有這種事嗎?我與他們并沒什么利害沖突呀!他們說了些什么呢?”
杰克說:“他們把您描繪成一個可笑的傻瓜,還編進教科書里,讓全世界的孩子都知道您做的那件蠢事?!?/p>
“蠢事?”牛頓驚訝地問,“我做了什么蠢事呀?”
“您真健忘!”杰克附在他的耳邊說,“您不是曾經養過兩只貓——一只大花貓,一只小黑貓嗎?您叫仆人在門旁挖兩個洞,一個供大貓進出,另一個供小貓進出。仆人說,只要挖一個洞就夠了。您卻反問仆人:那大貓怎么進出呢?仆人說:挖一個大洞大貓和小貓不是都可以進出了嗎?您這才恍然大悟??墒沁@件事已傳出去了。人家說:牛頓那么偉大的科學家,也有愚蠢的時候??!——這事說一說也就罷了,現在有人把它編進小學教材,讓孩子們知道您這件偶然的蠢事,豈不是在故意損害您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光輝形象嗎?”
“哦,原來是這樣??!”牛頓笑了笑說,“這有什么呢!任何科學家和偉大人物,都是從平凡人脫胎來的。他們都有自己的弱點、缺點和不足,讓孩子們知道這些,對他們的成長不是更有利嗎?何必硬要去掩蓋這些事實呢?”
說完,牛頓仍然埋下頭,繼續工作。
【感悟】
任何科學家和偉大人物,都是從平凡人脫胎來的。他們都有自己的弱點、缺點和不足。過分苛求完美,或讓孩子向某種他(她)并不適合的東西看齊,不給他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,小天才很可能會被扼殺。
故事2 上帝沒有這個意思
一位父親帶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,在看過那雙裂了口的皮鞋之后,兒子問父親:“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?”父親回答:“凡高是連妻子都沒有娶上的窮人?!?/p>
第二年,父親帶兒子去丹麥,在安徒生的故居前,兒子又困惑地問:“爸爸,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,他就生活在這閣樓里?”
這位父親是個水手,他每年都往來于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。這位兒子叫伊爾布拉格,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。
二十年后,在回憶童年時代的這段經歷時,伊爾布拉格說:“那時我們家很窮,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的黑人,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。好在我有一位好父親,他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,這兩個人的經歷告訴我:上帝沒有這個意思?!币翣柌祭褡詈蟪晒α?,促使他成功的無疑是那兩位貧賤的天才。
【感悟】
不幸才是最好的大學。教給孩子一些自己生存的方法——挫折教育是每一個生命后天都要接受的教育,畢竟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擺脫痛苦、追求快樂的過程。